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
更新日期:2025-02-07 10:12
写作核心提示:
《区域活动观摩作文注意事项》
在参与区域活动观摩并撰写作文时,以下事项是应该注意的:
1. "明确观摩目的": - 在开始观摩之前,要明确观摩的目的,是为了学习某种教学方法、观察幼儿行为发展,还是为了了解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。
2. "准备工作": - 提前了解观摩的区域活动类型、活动目标、活动流程等基本信息。 - 准备好观察记录的工具,如笔记本、录音笔等。
3. "观察细节": - 观察活动中的各个环节,包括教师的引导、幼儿的参与度、活动材料的投放等。 - 注意幼儿的行为表现,包括他们的兴趣点、互动方式、解决问题的能力等。
4. "记录要点": - 在观摩过程中,及时记录下观察到的关键点和自己的感想。 - 记录应简洁明了,便于后续整理和写作。
5. "保持客观": - 在记录和写作时,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,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。 - 对教师和幼儿的行为进行客观分析,而不是简单地评价好坏。
6. "结构清晰": - 作文要有清晰的结构,通常包括引言、主体和结论。 -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观摩的背景和目的。 - 主体部分详细描述观摩内容,包括活动设计、实施过程、幼儿反应等。 - 结论部分
1
托班区角摸箱活动方案与实施反思
活动目标
1.引导幼儿参与游戏,感知不同材料的特点。
2.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。
活动材料
摸箱(特征:橘黄色、只有一个触摸口的封闭箱,内放各种不同质地、颜色、形状的玩具)。
活动效果
漂亮的摸箱进入感知活动区后,并没有引起孩子们很大的关注,只有个别幼儿偶尔会蹲下来看一看,但不动手。我很奇怪,会不会是位置放的不合适,孩子看不到,才没有人玩儿呢?我把摸箱从玩具柜的下层移至到上层。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之后,仍然不见幼儿按照老师预计的方法去玩儿。为了引发幼儿的兴趣、了解其中的问题,我决定亲自参与幼儿的游戏。
当我坐在游戏区中摆弄摸箱时,从我身边经过的佳依立刻被箱子里叽里咕噜的声响吸引过来,好奇地望着我,随后李昂、默岚、思蒙也围了过来。
“这里面放着什么呀?”李昂忍不住第一个发了问。
“里面有什么呀?”其他几个人也七嘴八舌地附和着。
“猜猜看,里面会有什么?”我故作神秘地反问道。
“不知道!”大家边摇头边笑着说。
“要不你们来试试?”我鼓励他们。李昂一听立刻冲过来,把手伸进了触摸口。看着李昂一把抓出一个插片和海绵球,大家都兴奋得跳了起来,几个胆子大的孩子争先恐后地想试一试。他们围着摸箱高兴地玩着,一边玩儿一边还交流着自己的感受。我正与他们沉浸在快乐中,却发现有几个孩子站在一旁看着,丝豪没被我们吸引。
“嘉欣,你也来玩儿会儿?”听见我的招呼,嘉欣慢慢地走过来,小心翼翼地向摸箱伸出手去。过了一会儿,他的手突然停止了摸索,浑身颤抖了一下,手也立刻抽了回来。
我不解地问他:“怎么了,嘉欣?”
“里面有个东西咬我了。”嘉欣撅着小嘴说。原来如此,我恍然大悟,终于找出了那几个驻足不前的孩子不玩摸箱的真正原因――怕摸箱不安全。
活动反思
在投放材料之前,我设想过许多的“可能”:比如这一时期的幼儿对色彩鲜艳、有声响、会动的物品感兴趣,会主动玩儿摸箱,也有可能他们会拿着摸箱好奇地问这问那,或者他们会争着拿摸出来的东西给我看等等。可事实上,我设想的这些情景都没有出现,却引起了部分孩子的恐惧,这让我发现了传统摸箱对于低龄幼儿的不足之处――它的全封闭性。
全封闭的摸箱给大一点的孩子带来的可能是神秘感,会诱发他们去探索。而对于经验少的低龄幼儿来说,它却充满了太多的未知因素,因而给孩子的感觉可能是不安全的;而孩子的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,就不可能产生主动的探索行为,也就不可能达到发展感知觉的目的。另外,在观察孩子玩的过程中我发现摸箱只有一个触摸口,也不利于多名幼儿游戏交流,因此我决定将摸箱加以改进,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。
经过反复思考,我将摸箱设计为相对的两面有两个透明的小圆窗户,另外相对的两面有两个能伸进手去摸的口。这样,孩子不仅能看到摸箱中的东西,还可以两个同时摸,降低了难度,减少了幼儿的不安,还可以促进小朋友之间的互相交流。这样的摸箱孩子们是否喜欢呢?
2
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
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,每个幼儿园都为幼儿提供各种活动区域,以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。区域活动又称区角活动,它的特点是:自由、自主、个性化、指导的间接性。区域活动的类型分为:主题区域、常规区域(运动、手工、角色、阅读、科学、表演)、特色区域(五子棋、废旧材料制作)。
区域活动的指导原则:目标性原则、自主性原则、兴趣性原则、探索性原则、多样性原则、适应性原则、互动性原则。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是观察者和指导者,在幼儿需要的情况下做适度的指导。区域活动具体组织结构为:开始即介绍任务、介绍层次性材料、介绍活动要遵守的规则阶段;幼儿进入区域活动阶段即幼儿自主选择主动探索、区域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、合作者和指导者;教师适时指引;小结时进行多种形式的点评,对幼儿进行鼓励。
以上我的收获来自XX幼儿园X老师为我们所做专题《幼儿园区域活动》。这些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特别适用,X老师为我详细解剖了《幼儿园区域活动》的内涵,让我们对区域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,为我们今后开展区域活动指明了方向。
3
中班区域活动实施与总结
1、教师通过设计、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区域,可发动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各种材料,制作各种成品、半成品,以便顺利的开展各种游戏。
2、在区域活动中设置物品,具有全面性、层次性的特点,可供不同幼儿操作。
3、每周为幼儿新增活动内容及材料,提高幼儿活动兴趣。
4、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。
5、教师认真有重点的辅导幼儿活动。
(1) 教育引导幼儿有目的的选择区域,学习轮流着每天玩不同的区域。
(2) 教师每天都有一项活动作为重点辅导。
(3) 加强个别辅导。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活动,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幼儿的活动积极性。
(4) 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特别功能,使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提高。
(5)抓好活动后的评价及整理工作,以便更好的搞好区域活动。
(6) 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,引导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发生的问题,确保游戏的顺利开展
(7)教师密切注意幼儿在游戏中的情况,记好游戏记录。
6、重视每一次的角色游戏,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新增材料,认真辅导,充分发挥角游的教育功能。
7、教师继续学习有关创造性游戏类的文章,充分认识游戏的作用,把教育渗透在游戏之中,寓教于游。
8、保证幼儿每天都有游戏时间。
9、在游戏过程中,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,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。
4
幼儿活动中的环保意识展现
我们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孩子设立了几个实用的活动区域:玩具区、美工区、益智区、建构区等。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空间里大胆想象,尽情享受,在活动中发展、学习。
他们在活动区中主动活动,自由交流,受益颇多。美工区的幼儿相互在用着橡皮泥捏不同的图案,配合得很默契,同时有问题能相互解决。同时在区域中我发现了许多美好的细节。
一次,闵子涵小朋友一个人在游戏中玩得起劲,很投入的拼搭着积木。我站在后面,没敢打扰她。她一边搭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,我好奇地问道:“子涵,你在做什么?”她告诉我说:“老师,你看这边是好高好高的大楼,旁边的是垃圾桶。”我问:“那为什么要弄一个垃圾桶呢?”“因为有叔叔阿姨走过这儿时会把垃圾放到这里面,这样周围就不脏了,我也不会生病了。”她说了一会又说:“为什么叔叔阿姨把垃圾扔在这,又脏又臭。”
生活是真切的'生活,经验的生活,身边的一切已经影响了孩子的生活,孩子们获得的是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——“爱心、环保、帮助”在游戏中自然地流露和展现,作为教师,让我们亲近孩子的游戏,倾听孩子的心灵,邂逅孩子游戏的最美,将自己变成孩子游戏中最美的那个天使吧!
5
推荐一个好地方
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,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,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。